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执壶“家族”:一招教你辨认执壶年代

一枕星河 博物馆丨看展览 2020-09-12

近期《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千年以前那座繁华如梦的国都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盛唐的热情与探寻。剧中出现的道具古色古香,有的符合时代设定,有的则与当时的情境存在出入。


那么我们就来一同拿出放大镜,剧中的“执壶”用得对吗?我们如何判断一把执壶的年代呢?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洁的方法,从执壶的造型入手,即观察执壶的“壶身”、“把”与“流”的形状与相对位置,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辨别大多数典型器的大致时代了。


在进入正题之前,请大家先熟悉一下执壶各部分的名字,这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青玉执壶(这个造型就是大部分明清执壶的基本款),以它为例:


明青玉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一般来说,流越长、流与壶身的连接点位置越靠近下方(从器身的肩部向腹部下移),时代越晚;执壶造型的风格总体上向修长、挺拔、轻盈、秀美的方向发展。


当然,执壶在时代更迭中发生的变化是渐进的,自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这只是执壶造型发展的大致走向,供大家参考。


唐宋时期执壶的造型变化

唐宋执壶差别


执壶是影视作品里的 “长期客串嘉宾”,基本上有酒席的场景就会出现执壶。过去电视剧中的执壶都用对了吗?执壶的“家谱”有多长?它的“家族”有多庞大?


从盛唐到晚清

执壶的“家谱”


执壶是中晚唐时越窑顺应社会生活需要制作的器型。据唐人记载,它的名称应作“注子”。也称“注壶”或“偏提”,酒器。以金属质和瓷质居多。


唐中期的壶流较短(一般低于壶口),作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总体来说,此时的执壶短颈、鼓腹、曲柄、把手扁宽,一般无盖。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唐邢窑白釉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晚期越窑青釉瓜棱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中晚期越窑青瓷瓜棱执壶,现藏国家博物馆

唐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现藏故宫博物院


晚唐五代时壶颈加高,腹部椭圆形或瓜形,壶流与柄加长,五代时壶嘴变成较长的管状曲流。柄稍稍变窄,柄与壶身之间距离比之前变大一些。


五代越窑青釉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五代定窑白釉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代器身变得瘦长,以瓜棱形最为常见(宋代瓜形腹比五代的拉长很多),部分制品常有配套的温碗,与执壶合称注碗。流、口、柄等高(与唐五代不同),柄较长,更为合理实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长安十二时辰》

《大明王朝1566》

《东宫》

宋越窑青釉瓜棱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外底刻有“太平戊寅”四字“太平戊寅”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这是一件带有明确纪年的瓷器,为越窑瓷器的断代提供了标准器。此执壶反映了北宋早期越窑执壶的特征,如四瓣瓜棱形腹、壶流较短等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执壶,山西博物院,动脉影


宋-辽凸雕莲瓣纹白瓷执壶,现藏国家博物馆


南宋瓜棱形银执壶,四川博物院动脉影


元代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器身(玉壶春瓶是自宋代流行至明清的传统器形),流比宋代更长,贴于腹上,高度一般与壶口相齐,并向外倾斜。在流与颈之间有S形装饰相连。柄与流对称,下端贴附在腹部上,高度与流相同或稍低。


这种造型的执壶叫“玉壶春式执壶”,在元代至明初的南方窑场较为流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传统的造型,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执壶最为优美,清代各朝均有仿制。这种执壶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它的原型来自西亚地区的金属器,当时瓷器造型借鉴金属器的例子不胜枚举。


《长安十二时辰》

《甄嬛传》

《武林外传》

《延禧攻略》


明清执壶器形基本沿袭元代,也是柄高、流长,壶身如玉壶春瓶,造型较为清秀。


滑动查看图片

元龙泉窑青釉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嘉靖蓝釉刻麒麟纹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画珐琅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嘉庆画珐琅花卉纹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在执壶出现之前,人们一般用酒樽与酒杓饮酒,据唐李匡义《资暇集》“注子便提”条云:“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


汉晋以来,文人作赋、写诗称颂酒德,而尤以唐人为多,于是饮酒成为一种“雅道”,酒具也成为一种雅器。而青瓷制作工艺的进步又为酒具作为雅器提供了条件,即酒注、酒杯大量出现。开元前后的唐墓中已发现有盘口短颈,鼓腹,短流的酒注。


唐宋时期越窑、长沙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窑口均大量烧造。元明时,以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器为多见,龙泉窑也生产部分青釉制品。


造型不一的各种壶

执壶的“家族”


鸡 头 壶


鸡头壶出现于三国(吴)晚期,以壶嘴做成鸡头状而得名。一般是在小盘口壶的肩部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头尾前后对称。西晋时的鸡头壶短小无颈,有的鸡头是纯粹的装饰,为实心,有的作为壶嘴,可通。


南朝时期的鸡头壶与两晋时期相比造型变得高大,肩部由溜肩演变成为丰肩,直腹。


南北朝时期北方制瓷业的兴起受到了南方制瓷业一定的影响,以鸡头作流的壶在北方也开始出现。鸡头壶是三国至隋代瓷器中常见的造型,但各时期的鸡头壶均具有特点。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演进,鸡头壶的形体是从矮胖向瘦高发展。


东晋青釉鸡头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凤 首 壶


凤首壶在初唐时即开始流行,是唐三彩陶器中常见的器形,它与同时期另一种常见的双龙柄壶一样,明显具有波斯萨珊式器物造型风格。这种巧妙地把外来文化与传统民族艺术结合起来的装饰手法,是唐三彩造型上的创新。


六朝至唐代,我国与西亚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波斯的一种鸟首壶传到我国,影响所及,在唐代的青瓷、白瓷及三彩釉陶中出现了凤首壶,其中以这件青釉凤首龙柄壶最为精美。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壶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左:《大宋提刑官》剧照

右:五代北宋青釉剔划花凤首执壶,陕西省铜川市黄堡窑遗址出土,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宋西村窑青白釉凤头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倒 流 壶


此壶的特点在于“倒流”,因壶上无口,使用时需先将壶倒置,由壶底的圆口注入酒液,再翻转过来往杯中注酒,利用连通器原理,因而得名“倒流壶”。此壶造型最早出现于宋代瓷器中。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葫 芦 式 壶


宋代创新壶式,因器身呈葫芦形而得名。宋代耀州窑、景德镇窑、定窑和辽代缸瓦窑均有烧造,元代葫芦式壶有青白釉、青白釉加彩、青花等类型。


《少年包青天》剧照


滑动查看图片

宋龙泉窑青釉葫芦形壶,1953年岳阳市南津港宋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辽黄釉葫芦式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金青釉葫芦式执壶,1980年北京市丰台区乌古伦元忠夫妇墓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元青白釉葫芦形执壶,1955年湖南省杜阳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清金錾云龙葫芦式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人 形 执 壶


北宋酒具。壶为手持一物的人形,壶身是圆筒形的躯干,头顶为口,手中物作流,背有把手。这种人形执壶设计精巧,比较罕见。


北宋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 ,现藏首都博物馆


鸡 冠 壶


亦称“马镫壶”、“皮囊壶”,辽代陶瓷器。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烧制,早期的瓷壶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并有系绳的穿孔,方便系上绳子挂在马上或挎搭在人身上,故名鸡冠壶。


叫它“马镫壶”,是因为这类器物中的矮身提梁式壶造型酷似马镫;而叫“皮囊壶”,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壶是模仿契丹民族盛液体用的皮囊制作而成的。


此种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后来穿孔逐渐演变成提梁,体现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艺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宋辽绿釉贴塑龙纹马镫壶,现藏国家博物馆


梨 形 壶


梨形壶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的造型,形体小巧,应是用于餐桌上。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似梨,故名。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云龙纹梨式壶,北京海淀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多 穆 壶


也叫奶子壶,来自于蒙、藏少数民族地区,一般用于盛装酥油茶,通常以木或金属材料制成。多穆壶在藏语里称为"勒木",蒙语中称为"东布壶",内地称为"多穆壶"。


清代宫廷曾以多种材料制作奶子壶,如瓷、象牙、珐琅等,这时的多穆壶已成为精美的工艺品,或陈设,或赏赐,已改变了原有的实用功能。


元代出现了一些符合蒙古游牧民族生活习俗的瓷器造型,如多穆壶、僧帽壶、高足杯等。瓷质多穆壶始见于元代,清康熙时期又再流行。元代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青白瓷品种,元代器形较小,有执柄。康熙器形制较大,无执柄。


乾隆时期将"藏传佛教"作为国教,在宫中经常进行佛教法事,由于蒙藏地区的佛教僧侣与清宫往来频繁,故在清御窑厂仿制了一些符合蒙藏生活习俗的器皿多穆壶,供佛教高僧使用或赏赐之用。


瓷质多穆壶有粉彩、青花、仿木釉等品种,另外还有珐琅、象牙、漆器等材质。多穆壶造型别致,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蕃莲纹多穆壶,现藏首都博物馆


僧 帽 壶


僧帽壶因其顶部略似僧帽,故名。僧帽壶一般为僧侣做法事时所用,是元代的创新品种。该造型源于西藏酒壶,流行于明代,以永乐、宣德红釉及甜白釉品种为贵。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器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清代康熙朝曾仿烧永乐和宣德时的白釉、红釉僧帽壶。


元代僧帽壶造型敦厚,颈较粗,壶流较短。明代永乐、宣德制品器身各部位比例匀称,壶流比元代略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均有仿制,器有大小,大者拙笨,小者秀丽。清代制品,壶颈略高,腹部略瘦,壶流比明代器短。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贲 巴 壶


贲巴壶造型仿藏族银制贲巴壶烧造而成,制作精巧,新颖别致,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宗教题材出现在清代御窑瓷器上是当时国家宗教政策的反映,它不仅使藏文化风格得以在清内廷传播,也促进了汉、藏、满、蒙族上层间文化的交流。


贲巴壶是藏族地区寺院内的祭神用品,而在清代皇家御窑厂内烧制的瓷质贲巴壶则是清朝皇帝给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的赏赐之物,这是清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清乾隆银錾花梵文贲巴壶,现藏故宫博物院宫中佛堂中的法器


盉 壶


这种盉壶仿自青铜盉,乾隆时创烧,嘉庆、道光朝均有烧制,造型、纹饰基本相同。


战国前期螭梁盉故宫


清道光青花莲托八吉祥纹壶,现藏首都博物馆


玉 执 壶


玉执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陈设品,样式极多。目前最早玉执壶始见于明代,唐宋时期执壶多见瓷器与银器,而玉执壶目前还未发现。明代玉执壶出土和传世品都较为多见。


明青玉鸳鸯卧莲云龙柄执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其他“家族成员”:


左:《东宫》剧照

右:辽绿釉划花单柄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左:《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右:唐花釉执壶,1999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供电局工地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其余成员请滑动查看

辽三彩鱼形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德化窑白釉莲瓣纹方壶

现藏国家博物馆


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素三彩茄式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粉青釉茶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鸭蛋式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画珐琅花卉寿字纹卤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仿日本漆器


清雍正窑变菊瓣式扁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画珐琅牡丹纹扇面式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宜兴窑陈殷尚款紫砂菱花式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紫砂小圆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石楳款锡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最后的思考题——请问这两张剧照中使用的执壶正确吗?


《新水浒传》剧照


《武林外传》剧照


图片来自各大博物馆官网

主要参考文献:

王巍总主编:《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韩荣:《唐宋时期执壶艺术比较研究》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你好,宋徽宗

萧峰自尽后,可能是这样下葬的

500年苏州拙政园,无人能懂…

魏晋南北朝美男组团出道,谁站C位?

王安石叫Vans,朱棣是Judy

汴京,一日游

千!万!不!要!去!博!物!馆!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742989656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工作微信号,

加入交流群请在添加时备注“加群”)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